第八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八章
李融將絹布塞回自己懷中,重歸平和的心境來。登山所帶來的疲憊緩沖了紛亂的思緒,他也回憶起游學的本心,志之所往,便無論前路何艱。蘇肆拿起水壺喝著水,跟上李融的步子直走到山腳下。
斜陽落進遠處的山脈下,只餘下半邊霞光照映著山腳的人家。他們停下腳步再整肅過衣冠,李融從行囊中備好束脩交與蘇肆。自己則伸手撥正散亂的發帶,登階輕叩柴門。
再響而過卻無人應聲,李融也知曉大儒偶出門講學,只當是擇時未佳,吩咐蘇肆可以歇過。自己則背過束脩依舊立在門前等候,秋風入夜泛起陣陣寒意。雖有公子吩咐,但蘇肆依舊和人一起站在階上候人歸來。
天上的彎月接替過斜陽從西而出,山上深林窸窣有野獸嚎鳴。李融就這般靜立著,堪忍過白日登山的疲倦。夜深霜重,寒意反而讓他更清醒一些。他靜思著以往所聽之道,有君子必誠其意,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之慎獨;有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之天地峻德;亦有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所以萬物作而弗始,功成而不居。[1]
大道紛雜,從君子至聖人,從聖人至天地,他不通曉其中義理,寒窗數年也不過克己覆禮為綱,所行少偏倚。為官為政則更與阿父所殷望相悖,天大地大,即使及冠之後,他也並未能自己論斷其中利害,不知如何修身為本,兼有齊家而教眾,教眾而治國,治國而取天下。
他這樣靜立著,月明而星稀,餘下飄在風中的星點燈火照出光影。直等到山靜林空,蘇肆有些站不住,薄袍擋不住夜深的涼意。“公子不如先讓我點火休息下,老先生指不定是去哪裏講學了,一時半會兒回不來。”
李融只應下半句,“夜深入寒,你先點火靜坐片刻,我所探之言,那位先生最晚明日便歸,既是拜師,多候些時辰並無關系。”蘇肆自顧聽了半句,撿過周圍的落葉枯枝在離李融的近處用火石點燃了火堆。火勢微小好在終於有了些暖意,蘇肆自己坐在地上方便拾草添火,陪著自家公子等待。
日月交叉升落,山邊亮了曦光。李融草草吃過幹糧果腹繼續立在門前等待,蘇肆熄滅了火堆準備去附近人家買些水重新裝滿水壺。他起了身去叩響周圍人家的柴門,直走到快要看不見李融的小屋處才有主人家開了門。
開門的是個小童,蘇肆取下行囊數了幾枚銅錢給孩童,問他能不能煮些水裝水壺。小童咿咿呀呀地說了個好字,跑去不知道跟家裏的誰講了話。蘇肆就在門外等候著,一位不知是小童的阿爹還是阿爺的人帶著裝滿的水壺遞過來。“公子從何處來,怎麽會到這種地方?”
蘇肆楞了一下,整日跟著李融公子公子地叫,輪到自己被這樣稱呼卻是頭一次,連忙擺手說不是,而後答道,“我就是個小書童,稱不上公子。阿伯可知道那邊住的老先生何時回來,或者是幾日前出去的?”
老伯順著蘇肆的話回憶起,覆而搖了搖頭,“我們也是避禍來此,至於周圍的人家也並無認全過,大多數都已經荒廢。”他似乎又想起什麽,“要說認識,先前娃兒同那邊的老大哥借過燭火,平日裏也不見有人往來,後生是不是找錯地方迷了路?”
蘇肆又從懷裏摸了幾枚銅錢給老伯,推拒間還是讓對方收下了當作道謝,解釋過自己不是迷了路也就準備往回去。
李融依舊靜立在未開的門前,只是偶爾打開蘇肆帶回來的水壺飲水解渴繼續等待著。隱居於此的老先生還沒有歸來,李融等過一夜,又同樣等過這一日。他在安靜無人的站立裏沈思前事,去回憶江南的安寧和徐州的底蘊,去回憶自己對為官為政之道的未解,這種未解還是同以往一樣,找不出來何為頭緒,只有不斷默誦過典籍想去尋得那抹似有若無的感覺,卻又非一朝一夕能成之事。
落日隱在雲層中,近處的林被霞光盡數染上緋色。李融盤坐在地聽蘇肆不斷計算著幹糧的餘量用了一點飯食,今日還是無人歸來。他用白帕擦幹指尖繼續背過束脩站在階前,偶有困頓也只是闔眸淺眠一會兒,所幸總有清風過身,吹來北地秋日的寒意不至於讓他怠懶下去。
蘇肆照舊去點了火堆,彎腰清理過周圍結在地上的白霜。至於讀書之事,雖是掛了書童的名號不過他自己更愛做些奴仆該做的費力之事,會寫自己的名字和看懂賬本已經足夠他討生了。他將被潤濕的枯葉拿出來,折過山腳下的枯枝添進火堆裏,肉眼可見燃著的火苗旺一些才停下動作坐在火堆旁。
久居水鄉的身體吃不消北地的寒風,月比昨日要圓上一半,再有三五日便能稱得上是一盤圓月。李融掩袖咽下咳嗽的聲音,胸前起伏著不斷平覆呼吸。星點在夜空中,薄雲隨風飄動至遠處連綿的山邊。
蘇肆聽見了這番響動,起身意圖勸李融坐下休息一會兒。他伸手要取下李融身上背著的束脩,“公子站了許久,也該歇一歇吧。老先生雲游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來,公子要是再染了風寒可如何是好?”
李融擡手阻止了他的動作,扶過他的肩算借力一瞬緩和了自己方才差點踉蹌。“我並無大礙,你休息便是,若是候到人,回程之時也需要你多出些力了。”
蘇肆借著火光看清自家公子眼下的烏青既是擔憂也仍帶了幾分不解,“附近也沒什麽人家,老先生說不定何日才能回來,公子就要一直這樣等下去嗎?”
李融頓了一時,詢問過水糧,“幹糧還夠你我二人撐幾日?”蘇肆撓頭計算過二人消耗,“算上回城的路,公子最多再站到明日。”
李融閉眼一瞬想過這幾日一路走來的疲憊和久站的僵硬來,此時的等待更像是一種心性的磨礪,雖沒有窮且益堅這般果決,他也與自己在此地較著力,即使現在仍舊說不清所較力的是何物,或許是為官為政和為己之道的辨析,也或許是有成與未成的糾纏,他開了口,“最晚到何時?”
蘇肆計算過最晚的時日,按實答話,“若是明日晚上連夜過山的話,公子最多能站到明天落日之時,可是公子今天就已經算站了兩日了,再不休息我怕公子的身體……”他吞下後續的話音,看到自家公子點了頭。
“那就到明日落日之時,你歇息好便是。”蘇肆知道自己勸不住固執的李融,也只好閉上眼躺在地上,時不時添火好教自己公子少受一點涼風。即使常年奔波勞碌的他也為這幾日的疲倦所困,閉上眼不一會兒就沈在夢鄉裏。
等到他再次醒來的時候,身邊的火堆已經熄滅了,地上的霜也快要被日頭烤化了。蘇肆照例問之前的老伯拿銅錢換了水,交給李融喝過解渴。
今天的雲比前幾日厚重不少,許是快近仲秋,風吹來的涼意沾衣作寒。李融和前兩日並無差別地靜立在此處,視線看向緊閉的柴門,無可避免地有所惶然。無功而返不過是游學途中的尋常事,他忍受過渾身的疲累,這兩日的苦等讓他堅決起來,但這股從未有過的心氣遲早會散,或許散在他能夠拜師的喜悅上,或許散在落日之後依舊無人歸來的落寞裏。
天地自然,也遠比他所想的要無常。雲層遮蓋了發光的紅日,高懸於天的只剩下一望無垠的蔚色。雨滴零零散散地從雲中墜下,墜在灰燼未散的地上,墜在久久不開的柴門前,也墜在李融的一襲墨色薄衫上。
李融閉上眼,三日未眠他已經感受不到身體的疲憊了,任由從天而落的雨將他澆透。蘇肆連忙去附近的人家借傘,也沒什麽收獲,重新回到李融旁邊,“公子我們走吧,至少先找個地方躲雨,看上去一會兒要下大。”
他輕嘆了口氣,不知今時是何時,只能在這場較力中先行退出,於尋師,於尋道,既是有緣又是無緣。雨勢漸大起來,很快便澆透了他和蘇肆,他也只能收起束脩準備轉身而回。
衣衫盡濕後是侵染渾身的寒意,李融掩袖再度發出咳聲,他由蘇肆扶著,準備最後再望一眼自己等不到的先生和未解的道。
柴門被傾瀉而下的雨水浸濕,也依舊和這幾日沒什麽分別,死死緊閉著,似乎提醒著他什麽。他轉過身,將未發出的嘆息融進雨幕中,準備回臨沂去,回到他滿是未解的路上,茫茫然,惶惶然。
在這樣的雨裏,兩人的身影也模糊起來。李融擦過臉上的水珠,卻瞥見一身白衫打扮的人撐著紙傘而來,他也停下來等著,遠遠相望過對方,不知自己是將要離去還是有留下之契機。
[1]此段雜糅過大學中庸論語及道德經,後續也多以儒道之差作淺薄之論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李融將絹布塞回自己懷中,重歸平和的心境來。登山所帶來的疲憊緩沖了紛亂的思緒,他也回憶起游學的本心,志之所往,便無論前路何艱。蘇肆拿起水壺喝著水,跟上李融的步子直走到山腳下。
斜陽落進遠處的山脈下,只餘下半邊霞光照映著山腳的人家。他們停下腳步再整肅過衣冠,李融從行囊中備好束脩交與蘇肆。自己則伸手撥正散亂的發帶,登階輕叩柴門。
再響而過卻無人應聲,李融也知曉大儒偶出門講學,只當是擇時未佳,吩咐蘇肆可以歇過。自己則背過束脩依舊立在門前等候,秋風入夜泛起陣陣寒意。雖有公子吩咐,但蘇肆依舊和人一起站在階上候人歸來。
天上的彎月接替過斜陽從西而出,山上深林窸窣有野獸嚎鳴。李融就這般靜立著,堪忍過白日登山的疲倦。夜深霜重,寒意反而讓他更清醒一些。他靜思著以往所聽之道,有君子必誠其意,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之慎獨;有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之天地峻德;亦有聖人處無為之事,行不言之教所以萬物作而弗始,功成而不居。[1]
大道紛雜,從君子至聖人,從聖人至天地,他不通曉其中義理,寒窗數年也不過克己覆禮為綱,所行少偏倚。為官為政則更與阿父所殷望相悖,天大地大,即使及冠之後,他也並未能自己論斷其中利害,不知如何修身為本,兼有齊家而教眾,教眾而治國,治國而取天下。
他這樣靜立著,月明而星稀,餘下飄在風中的星點燈火照出光影。直等到山靜林空,蘇肆有些站不住,薄袍擋不住夜深的涼意。“公子不如先讓我點火休息下,老先生指不定是去哪裏講學了,一時半會兒回不來。”
李融只應下半句,“夜深入寒,你先點火靜坐片刻,我所探之言,那位先生最晚明日便歸,既是拜師,多候些時辰並無關系。”蘇肆自顧聽了半句,撿過周圍的落葉枯枝在離李融的近處用火石點燃了火堆。火勢微小好在終於有了些暖意,蘇肆自己坐在地上方便拾草添火,陪著自家公子等待。
日月交叉升落,山邊亮了曦光。李融草草吃過幹糧果腹繼續立在門前等待,蘇肆熄滅了火堆準備去附近人家買些水重新裝滿水壺。他起了身去叩響周圍人家的柴門,直走到快要看不見李融的小屋處才有主人家開了門。
開門的是個小童,蘇肆取下行囊數了幾枚銅錢給孩童,問他能不能煮些水裝水壺。小童咿咿呀呀地說了個好字,跑去不知道跟家裏的誰講了話。蘇肆就在門外等候著,一位不知是小童的阿爹還是阿爺的人帶著裝滿的水壺遞過來。“公子從何處來,怎麽會到這種地方?”
蘇肆楞了一下,整日跟著李融公子公子地叫,輪到自己被這樣稱呼卻是頭一次,連忙擺手說不是,而後答道,“我就是個小書童,稱不上公子。阿伯可知道那邊住的老先生何時回來,或者是幾日前出去的?”
老伯順著蘇肆的話回憶起,覆而搖了搖頭,“我們也是避禍來此,至於周圍的人家也並無認全過,大多數都已經荒廢。”他似乎又想起什麽,“要說認識,先前娃兒同那邊的老大哥借過燭火,平日裏也不見有人往來,後生是不是找錯地方迷了路?”
蘇肆又從懷裏摸了幾枚銅錢給老伯,推拒間還是讓對方收下了當作道謝,解釋過自己不是迷了路也就準備往回去。
李融依舊靜立在未開的門前,只是偶爾打開蘇肆帶回來的水壺飲水解渴繼續等待著。隱居於此的老先生還沒有歸來,李融等過一夜,又同樣等過這一日。他在安靜無人的站立裏沈思前事,去回憶江南的安寧和徐州的底蘊,去回憶自己對為官為政之道的未解,這種未解還是同以往一樣,找不出來何為頭緒,只有不斷默誦過典籍想去尋得那抹似有若無的感覺,卻又非一朝一夕能成之事。
落日隱在雲層中,近處的林被霞光盡數染上緋色。李融盤坐在地聽蘇肆不斷計算著幹糧的餘量用了一點飯食,今日還是無人歸來。他用白帕擦幹指尖繼續背過束脩站在階前,偶有困頓也只是闔眸淺眠一會兒,所幸總有清風過身,吹來北地秋日的寒意不至於讓他怠懶下去。
蘇肆照舊去點了火堆,彎腰清理過周圍結在地上的白霜。至於讀書之事,雖是掛了書童的名號不過他自己更愛做些奴仆該做的費力之事,會寫自己的名字和看懂賬本已經足夠他討生了。他將被潤濕的枯葉拿出來,折過山腳下的枯枝添進火堆裏,肉眼可見燃著的火苗旺一些才停下動作坐在火堆旁。
久居水鄉的身體吃不消北地的寒風,月比昨日要圓上一半,再有三五日便能稱得上是一盤圓月。李融掩袖咽下咳嗽的聲音,胸前起伏著不斷平覆呼吸。星點在夜空中,薄雲隨風飄動至遠處連綿的山邊。
蘇肆聽見了這番響動,起身意圖勸李融坐下休息一會兒。他伸手要取下李融身上背著的束脩,“公子站了許久,也該歇一歇吧。老先生雲游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回來,公子要是再染了風寒可如何是好?”
李融擡手阻止了他的動作,扶過他的肩算借力一瞬緩和了自己方才差點踉蹌。“我並無大礙,你休息便是,若是候到人,回程之時也需要你多出些力了。”
蘇肆借著火光看清自家公子眼下的烏青既是擔憂也仍帶了幾分不解,“附近也沒什麽人家,老先生說不定何日才能回來,公子就要一直這樣等下去嗎?”
李融頓了一時,詢問過水糧,“幹糧還夠你我二人撐幾日?”蘇肆撓頭計算過二人消耗,“算上回城的路,公子最多再站到明日。”
李融閉眼一瞬想過這幾日一路走來的疲憊和久站的僵硬來,此時的等待更像是一種心性的磨礪,雖沒有窮且益堅這般果決,他也與自己在此地較著力,即使現在仍舊說不清所較力的是何物,或許是為官為政和為己之道的辨析,也或許是有成與未成的糾纏,他開了口,“最晚到何時?”
蘇肆計算過最晚的時日,按實答話,“若是明日晚上連夜過山的話,公子最多能站到明天落日之時,可是公子今天就已經算站了兩日了,再不休息我怕公子的身體……”他吞下後續的話音,看到自家公子點了頭。
“那就到明日落日之時,你歇息好便是。”蘇肆知道自己勸不住固執的李融,也只好閉上眼躺在地上,時不時添火好教自己公子少受一點涼風。即使常年奔波勞碌的他也為這幾日的疲倦所困,閉上眼不一會兒就沈在夢鄉裏。
等到他再次醒來的時候,身邊的火堆已經熄滅了,地上的霜也快要被日頭烤化了。蘇肆照例問之前的老伯拿銅錢換了水,交給李融喝過解渴。
今天的雲比前幾日厚重不少,許是快近仲秋,風吹來的涼意沾衣作寒。李融和前兩日並無差別地靜立在此處,視線看向緊閉的柴門,無可避免地有所惶然。無功而返不過是游學途中的尋常事,他忍受過渾身的疲累,這兩日的苦等讓他堅決起來,但這股從未有過的心氣遲早會散,或許散在他能夠拜師的喜悅上,或許散在落日之後依舊無人歸來的落寞裏。
天地自然,也遠比他所想的要無常。雲層遮蓋了發光的紅日,高懸於天的只剩下一望無垠的蔚色。雨滴零零散散地從雲中墜下,墜在灰燼未散的地上,墜在久久不開的柴門前,也墜在李融的一襲墨色薄衫上。
李融閉上眼,三日未眠他已經感受不到身體的疲憊了,任由從天而落的雨將他澆透。蘇肆連忙去附近的人家借傘,也沒什麽收獲,重新回到李融旁邊,“公子我們走吧,至少先找個地方躲雨,看上去一會兒要下大。”
他輕嘆了口氣,不知今時是何時,只能在這場較力中先行退出,於尋師,於尋道,既是有緣又是無緣。雨勢漸大起來,很快便澆透了他和蘇肆,他也只能收起束脩準備轉身而回。
衣衫盡濕後是侵染渾身的寒意,李融掩袖再度發出咳聲,他由蘇肆扶著,準備最後再望一眼自己等不到的先生和未解的道。
柴門被傾瀉而下的雨水浸濕,也依舊和這幾日沒什麽分別,死死緊閉著,似乎提醒著他什麽。他轉過身,將未發出的嘆息融進雨幕中,準備回臨沂去,回到他滿是未解的路上,茫茫然,惶惶然。
在這樣的雨裏,兩人的身影也模糊起來。李融擦過臉上的水珠,卻瞥見一身白衫打扮的人撐著紙傘而來,他也停下來等著,遠遠相望過對方,不知自己是將要離去還是有留下之契機。
[1]此段雜糅過大學中庸論語及道德經,後續也多以儒道之差作淺薄之論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